3000亿金融工具撬动投资 投融资体制改革再提速
图片来源/新华社
■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刘慧
近日,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新增3000亿元政策性、开发性金融工具,支持重大项目建设。无独有偶,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二季度例会也提出,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,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。
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,为实现扩大有效投资、带动就业的综合目标,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发行金融债券等筹资3000亿元,从资金方面看,由央行牵头,支持国开行、农发行发行金融债券等筹资3000亿元。在项目准备方面,由国家发改委牵头,协调各地、中央有关部门和央企,共同推出备选项目清单,交由国开行、农发行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选择投资。在具体投向上,包括4月26日中财委第11次会议新提出的5大基础设施领域,即交通水利能源等网络型基础设施、信息科技物流等产业升级基础设施、地下管廊等城市基础设施、高标准农田等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以及国家安全基础设施,还包括重大科技创新和地方专项债投资范围内“9+3”领域。
海通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梁中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,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运用政策性、开发性金融工具筹资3000亿元,用于补充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在内的重大项目资本金,但不超过全部资本金的50%,或为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搭桥。在重点工程配套设施建设中实施一批以工代赈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,劳务报酬占中央资金比例由原规定的15%以上提高到30%以上。年内再开工一批国家高速公路联通、省际公路瓶颈路段畅通、内河水运通道建设、港口功能提升等工程。引导金融机构提供长期低利率贷款。
中信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程强对本报记者表示,预计此次政策性金融工具将起到加大投资撬动作用。同过去相比,此次政策性金融工具更加重视发挥央企在筛选项目中的作用,可投资领域中增加了更多“新基建”的内容,减少了棚改内容,预计总的投资效率会提升。此次政策性金融工具作为项目资本金的比例不超过50%,更加注重防范风险,对项目的内生盈利能力要求更高。
5月25日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》。7月1日,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印发《关于做好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有关工作的通知》(以下简称《通知》),投融资体制正处于加速改革阶段。
程强表示,这充分体现了投资主管部门稳增长的决心和创新求变意识。《通知》要求各地全面梳理本地区存量资产情况,建立省级盘活存量资产台账。从盘活方式看,针对不同类别的资产,灵活采取基础设施REITs、PPP、产权规范交易、并购重组、不良资产收购、混改、市场化债转股等方式进行融资,通过升级改造、定位转型、专业化运营等模式提升资产效率。从资产对象看,包括各类有收益的基础设施项目,例如,老旧小区、老旧厂房、文化体育场馆、闲置土地等,《通知》专门提出推广污水处理厂下沉、地铁上盖物业、交通枢纽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开发等模式。从潜在规模看,国家发改委将选择30个以上项目作为试点,预计今年年内会完成该推选工作,合计投资规模在2000亿—3000亿元。从长远看,盘活存量资产空间广阔,根据国家发改委投资所测算,中国存量基础设施资产大概有380万亿元,其中约30%有经营性收入,可推算出有经营性收入的存量资产约130万亿元。按此推算在中期内,如果盘活率为5%,市场规模将超过6万亿元。
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—中国经济新闻网所有。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,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新闻网。
热点链接
监 制丨王辉 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
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谷 云